繼當當網2011年12月宣布電子書平臺上線后,京東商城也透露,將于近期開通電子書刊頻道,目前頻道正處于內部測試階段。此外,記者9日獲悉,京東商城首期上線的圖書品種將超過8萬種,并將在今年底達到30萬種。
京東商城副總裁石濤認為,作為國內首家年銷
售額過百億的網絡零售企業(yè),京東商城進軍電子書刊市場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龐大的客戶群體”。他表示,這部分客戶已經建立了規(guī)律性的電子商務消費習慣,大部分已注冊圖書固定用戶每月都會購買兩次以上圖書音像產品。
據統(tǒng)計,京東商城自2010年11月涉足圖書行業(yè)以來,圖書品種達95萬種、圖書固定用戶達350萬人。
業(yè)內人士認為,京東商城、當當網等大型電子商務平臺爭相進入電子書刊行業(yè),更像是一種信號,預示著國內電子書市場發(fā)展將取得“實質性進展”。
根據新聞出版總署相關意見,到“十二五”期末,中國數字出版總產值力爭達到新聞出版產業(yè)總產值25%。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傳統(tǒng)圖書的數字版權交易因找不到贏利模式、結算不透明等問題而詬病。
石濤介紹,京東商城電子書刊頻道之所以能在短期內吸引了包括人民文學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中文在線、北京磨鐵圖書有限公司等超過200多家內容供應商相繼簽約合作,重要原因之一是采用了“代理商模式”的合作方式。
根據這一模式,電子書刊頻道將扮演代理商的角色,與出版商建立分成模式,收取一定分成,同時將剩余的利潤返還出版商。
“代理商模式的重要意義在于,每當一本書賣出時,出版社都能看到收益前景,也會愿意授權更多的數字版權。”他強調。
一直以來,出版商的另一個顧慮是電子書的發(fā)展會對傳統(tǒng)圖書產生巨大沖擊。對此,石濤說,電子商務平臺應該實現(xiàn)與出版商的“雙贏”,應該尊重出版社在挖掘作者、整理稿件、修改編輯等環(huán)節(jié)付出的勞動,不能認為紙質圖書數字化只是一個“授權的事情”。
“電子書時代的出版商就算不做發(fā)行印制,也要繼續(xù)做編輯加工的工作,這些環(huán)節(jié)沒有了,閱讀質量只會越來越低!彼f。